报告显示,马来西亚发生了大规模电力盗窃,据称与非法加密货币挖矿有关,造成了高达11亿美元的损失。
故事亮点 当局警告称,地下采矿场正在兴起,它们利用执法不力和电力补贴等漏洞牟利。
马来西亚将加大力度打击与加密货币相关的欺诈、诈骗和能源滥用行为,预计将出台新的法规并采取更严格的打击措施。
马来西亚正面临着迄今为止代价最为高昂的加密货币相关问题之一。
广告 -->该国国家电力公司 Tenaga Nasional Bhd (TNB) 证实,过去五年中,该公司因非法加密货币挖矿活动损失了价值 11.1 亿美元的电力——这是一个足以引起全国关注的数字。
13,827个场所被查出窃电规模之大令人震惊。根据议会的书面答复,2020年至今年8月期间,共查出13827处场所非法窃电,用于运行比特币挖矿机。这些非法挖矿设备通常隐藏在租用的店铺、仓库或人烟稀少的住宅内,除非用电量突然激增,否则很难被发现。
在马来西亚,加密货币挖矿本身并不违法。但绕过电表或直接接入电网则属于违法行为。由此造成的损失高达46亿令吉,这些损失都记在国家能源公司(TNB)的账上,最终可能导致系统成本上升和电网压力增大。
这些非法采矿装置是如何运作的当局称,这些非法活动利用直接连接变压器或篡改电表来逃避侦查。许多团伙还搭建了工业级的冷却、通风系统,甚至隔音设施,以避免邻居察觉任何异常。此外,这些团伙每隔几个月就会更换作案地点,这使得执法更加困难。
这也不是什么新问题。根据之前的报告,与加密货币挖矿相关的窃电案件在2018年至2024年间激增了300%。
TNB 平均每年记录 2,303 起案件,同时在此期间还收到公众 1,699 起投诉。
突袭、查获和新的追踪数据库为应对这一问题,打击行动已扩大为多部门联合行动,参与机构包括国家能源公司(TNB)、警方、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能源委员会和地方议会。目前已有数千台比特币挖矿机被查获。
为了加强管控,TNB 还建立了一个内部数据库,记录了与涉嫌窃电有关的房东和租户信息。
正如该部所指出的那样,“该数据库作为内部参考资料,在识别和监控可疑场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公用事业公司正在配电变电站安装智能电表,以实时检测篡改情况,并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系统,以更快地读取异常的用电模式。
监管漏洞是罪魁祸首吗?马来西亚拥有极具竞争力的电价,并且在全球比特币算力中所占份额不断增长。行业组织估计,如果制定适当的规则,马来西亚每年可吸引4亿至7亿令吉的投资,创造多达4000个就业岗位,并产生8000万至1.5亿令吉的税收收入。
但仍然存在没有专门的采矿许可证或者关税结构。证券委员会只监管交易和托管,采矿业则处于灰色地带。
这种不确定性使得合法矿工保持谨慎,而非法矿工则保持活跃。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现已开始运作关于代币化和更广泛的数字资产框架,这可能是政策转变的早期迹象。

